在Sasin FECC-AP的兩年-從參賽者到指導者與觀察者
By Michael Hung, Class of 2024
「家族企業個案競賽—亞太區(FECC-AP)」是由曼谷的Sasin管理學院每年舉辦的一項比賽。該競賽為研究所學生提供一個平台,讓他們針對當今家族企業所面臨的實際議題,在評審面前展現其商業洞察力、團隊合作及簡報能力。對我而言,這場競賽不僅僅是一個活動。在過去兩年裡,我有幸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參與FECC-AP——2024年作為參賽者,2025年則以指導者與觀察者的身分再度參與。這段旅程不僅豐富了我在陽明交大GMBA的學習經驗,也讓我對領導力、支持他人以及在挑戰中成長有了更深刻的體會。

2024:站上舞台的參賽者
2024:站上舞台的參賽者
當學弟 Chiao 與 Sagar 首次邀請我加入他們的團隊,代表陽明交大 GMBA 參加 FECC-AP 時,我必須承認當下有些猶豫。我以前從未參加過個案競賽,而且忙於論文工作。我心中有一部分在想:
我真的能同時兼顧嗎?我能做出足夠的貢獻嗎?
但另一部分的我知道,這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——也許是我作為學生最後一次走出舒適圈,接受能推動自我成長的挑戰。這個念頭足以讓我說「好」。
準備與訓練
與一般商業個案不同,家族企業個案需要深入理解接班計畫、世代價值觀、治理,以及家庭與企業優先順序間的微妙平衡。我們明白,僅僅排練簡報投影片是不夠的。我們必須像真正的家族企業顧問一樣,提供深思熟慮且可執行的建議來解決他們面臨的挑戰。
我們的準備從建立基礎開始。作為團隊,我們盡力收集所有可能的資源——包括 100 多個 SAGE 商業個案及與家族企業相關的參考資料。儘管姜真秀教授同時擔任代表陽明交大 Global MBA 參加曼谷商業挑戰賽(BBC)的 Ne.Sense 隊顧問,她仍慷慨撥出時間,為我們進行關於策略管理概念與框架的密集訓練。她的支持給了我們方向與信心。
時間從未站在我們這邊。論文截止、期末考試與實習,讓我們的行程排得滿滿的。然而,我們仍努力擠出時間練習——有時清晨、有時深夜。我們檢視家族企業個案與框架、分享家鄉的家族企業案例,並互相鼓勵,精煉想法直到聲音和諧如一。
比賽經驗
當 Scanteak 的賽前個案公布後,我們立即開始工作。每個人先單獨閱讀個案、分享初步想法、分工,然後在 GMBA 實驗室進行頭腦風暴。我們花了好幾個小時,不僅製作簡報,也排練與修改稿子。對我而言,面對陌生觀眾簡報一直是一項挑戰,但這是克服恐懼的完美機會。

進行第一次簡報並觀察其他隊伍,是一段真正令人開眼界的體驗。觀看其他參賽隊伍的簡報時,我們注意到他們方法的顯著差異。我們運用了部分對他人而言陌生的策略框架,而許多隊伍則更專注於家族企業特定框架。評審的回饋各有不同;有人讚賞我們深思熟慮的分析,也有人鼓勵我們提供更多可執行建議。這些意見對我們微調下一輪簡報方式非常重要。
真正的考驗來自於 Scantek、Kheng Keng Auto 與 Teco 的五小時限時個案。每天早上,我們收到新的個案,隨即被限制在準備室,無法外部接觸。雖然可以攜帶列印的參考資料,並討論時間分配策略,但時間緊迫,幾乎無法全面檢視個案。每一分鐘都用於分析個案、討論想法、製作簡報、排練——甚至有時跳過午餐。我低估了這種競賽形式對時間管理的挑戰,有些輪次甚至幾乎沒有排練就上台簡報。 儘管身心疲憊,這四天磨練了我們的韌性。我們學會在壓力下互相信任、明確分工、在壓力高峰時互相支持。在每次簡報後,姜教授的鼓勵讓我們調整、改進,並更強大。
到最後一天,疲憊雖重,但決心同樣堅定。我們不再需要長時間討論就能達成共識——已學會思考與行動如一。當我們完成最後一場簡報時,無論結果如何,我們都成長為能在壓力下堅定站立的團隊。


頒獎時刻
當結果終於公布時,我們幾乎不敢相信——我們拿下了第三名。站在舞台上,面對評審團與來自亞太地區各地的參賽者領獎時,我心中充滿了驕傲與感激。為我們所完成的成果而驕傲,也感謝隊友的投入、姜教授始終如一的支持,以及能在國際舞台上代表陽明交大的機會。
但最令我感動的,是比賽結束後,Sagar 傳給團隊的一段訊息:
「各位,我由衷地感謝你們。是你們讓我的夢想成真——能夠到另一個國家參賽。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,若沒有你們百分之兩百的支持,我無法達成。我學到了很多,也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。但身為一個團隊,我們始終堅定、每天都充滿動力,從不放棄。能與你們兩位合作,我是最幸運的人。再次謝謝你們。」
這段訊息讓我想起了當初我為何會答應參賽。儘管一開始有所猶豫,FECC-AP 2024 最終成為我MBA旅程中最具轉變性的一段經歷。比起獎盃,我帶回家的,是一份深刻的體悟:充分準備、靈活應變與彼此信任,才是成功的真正基石。

超越競賽本身
FECC-AP 不僅僅是針對個案進行分析與提出解決方案,它更關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、文化交流與社群建立。Sasin 學院更是用心安排,讓所有參賽者能共同體驗曼谷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。
這一週的活動以在 Sasin Hall 舉行的溫馨歡迎晚宴揭開序幕,我們在那裡認識了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隊伍。笑聲與自我介紹很快取代了初時的緊張氣氛,原本的競爭者們,轉眼間成了彼此熟識的朋友。比賽進行到一半時,我們在 Asiatique 參加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湄南河遊船晚宴,一邊欣賞曼谷璀璨的夜景,一邊分享彼此的故事與歡笑。最後一晚,在詩麗吉王后國際會議中心的 Vantage Point 舉行的告別自助晚宴,不僅有豐盛的美食,更讓我們能一同慶祝這段共同的旅程——拍照留念、欣賞精彩表演,並回顧這幾天的點滴。

2025:以指導者與觀察者的身分回歸
一年之後,我再度踏上 FECC-AP 的舞台——但這次的角色截然不同。
我不再是參賽者,而是以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身分,陪伴由 Abby、Amber、Aileen 和 Bethany 組成的陽明交大 GMBA 隊伍。
這一切始於 Abby 在報名前主動聯繫我,詢問準備方向。
不久後,團隊邀請我、Chiao 和 Sagar 一同分享我們 2024 年的參賽經驗。
對他們而言,那是密集準備之旅的開始;對我而言,則是思考是否能親自到場支持他們的起點。
當時我已是全職工作者,距離上次出國已經好幾個月。
Sasin 開放一般民眾以觀察者身分參與比賽,但報名費為 300 美元,價格不低,讓我猶豫是否值得花費時間與金錢前往。
然而我心裡很清楚,親自到場支持團隊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。
於是某個晚上,我傳了一則讓他們驚喜的訊息。
「這可能會讓你們有點意外,我決定親自飛往泰國,以觀察者的身分參加今年的比賽。
距離我上次參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我有些想念那場比賽的熱血與氛圍,這次想從場邊感受。
同時也讓自己從工作中稍作喘息,Abby、Aileen、Amber、Bethany,加油!」
這個決定,成為我第二次 FECC-AP 旅程的開端——不是站在舞台上,而是站在團隊背後支持他們。

另一端的準備歷程
距離比賽不到一個月,團隊在 前 NYCU Global MBA 主任 唐瓔璋教授 的指導下,展開密集訓練。週末時,他們會前往陽明交大北門校區上唐教授的個案研討課。平日則聚在圖書館研讀資料,努力理解並記住盡可能多的分析架構。身為曾經的參賽者,我能感受到他們肩上的壓力。
因為我也曾走過那段路,我希望能支持他們——但不干預他們的歷程。我分享了所有可能有幫助的資料,提供自己的比賽經驗與鼓勵的話語。但更多時候,我選擇退到幕後。以我過去的參賽經驗,我深知最珍貴的學習並非來自現成的答案,而是共同面對挑戰、團隊中彼此摸索出解方、並在過程中共同成長。


突如其來的颱風:關於韌性的課題
就在我們以為一切準備就緒、整裝待發時,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打亂了所有計畫。Aileen 已經先行返泰;唐教授訂的是比賽前一天早上的班機,而我、Abby、Amber 和 Bethany 則是下午起飛。
雖然颱風侵襲台灣南部,但我們原以為航班仍可正常起飛。然而在登機前,我們突然接獲消息——班機因颱風取消。這是我們誰都沒預料到的情況——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航班取消——無數的準備時光,似乎瞬間可能付諸東流。不確定感瞬間湧上心頭:我們還能趕上嗎?這些準備會不會全都白費?
時間緊迫,我們立刻改訂隔天一早的班機,並在附近找了間旅館過夜。各種最糟情況在腦中盤旋:若無法及時抵達泰國,Aileen 可能得獨自上台,或我們得在線上報告賽前個案。
隔天抵達曼谷後,Abby、Amber 與 Bethany 立刻趕往 Sasin 的簡報會場,而我先去飯店放下行李再趕到現場。他們準時抵達,卻已無法進行最後一次排練——只能深吸一口氣,直接上台。儘管歷經一場混亂,他們仍以清晰且自信的姿態完成簡報,展現出任何課堂都無法真正教授的韌性與沉著。
簡報結束後,我們收到了唐教授的回饋。他直言團隊表現不錯,但尚未展現出真正顧問的氣場。坦白說,我同意他的看法;那場簡報的內容確實也不太容易完全理解。然而考量到當時的突發狀況,他們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。
在曼谷與唐教授本人見面時,我的第一印象是他非常直接、嚴謹且重視成果——但在這之下,我感受到他對團隊深切的投入與關心。他對我特地請假陪同團隊感到驚訝(也開心),我看得出他心中感激,儘管他沒有明說。
簡報結束後,我們在準備室進行了回顧討論。我們檢討重點收穫,分析評審意見,並討論隔天限時個案的調整方向。
而隔天,他們以更堅定的姿態回歸。他們的表現更沉穩、有條理,也更具自信。他們確實把回饋放在心上,成效明顯。
儘管最終未能晉級決賽,但所獲得的經驗極其寶貴。他們向自己——也向我——證明了韌性與應變力的重要性,絲毫不亞於分析的嚴謹度。看著他們將逆境化為勇氣的展現,讓我再次體會到,這類競賽的價值遠不止於名次。

作為比賽觀察者的視角
擔任觀察者對我而言是一種全新且充滿意義的體驗,它讓我能以比身為參賽者時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整場比賽。
我有機會觀摩多場簡報——不僅僅是我們隊伍的。觀察不同隊伍如何以各自的方式處理同一個個案,令人著迷——有些隊伍大膽且富有創意,有些則嚴謹而條理分明。我仔細觀察他們如何講述故事、提出何種建議、與評審互動的方式,甚至在壓力最高的問答環節中如何應對。這讓我意識到,其實並不存在唯一的「正確答案」。真正重要的是,你如何論證自己的思考邏輯、建立有說服力的故事脈絡,並帶領觀眾與你一同思考。
閉幕典禮的感受,也與前一年截然不同。身為參賽者時,站上舞台那一刻像是長途征程的頂點。但身為觀察者,我有了更充裕的空間去欣賞整個全貌。我看見一些隊伍歡呼慶祝,也看見另一些隊伍靜靜地回想與反思。
環顧 Sasin 大廳,望著滿場的旗幟、閃爍的相機燈光,以及彼此擁抱的隊伍們,我深深體會到:成為觀察者並不代表置身事外。那代表著成為這個更大共同體的一份子 —— 一個不僅慶祝成果,更珍視過程中故事、連結與成長的社群。

更深層的反思
回顧自己在 FECC-AP 的兩年經歷,我深刻體會到這場比賽不僅塑造了我的 MBA 學習歷程,也影響了我作為未來領導者的思維觀點。
Sasin FECC-AP 的使命非常明確:
Sasin FECC-AP 致力於培育具備創業思維的下一代領導者,協助他們為家族企業設計具韌性的解決方案,促進世代傳承的成功,並打造蓬勃發展的亞太家族企業生態系。
從 2024 年以參賽者身份首次登上舞台,到 2025 年以導師身分重返賽場,我親身見證了這項使命如何在實際中被體現。
2024 年,作為參賽者,我學會了走出舒適圈——學會信任隊友、面對恐懼,並在壓力中成長。我被迫挑戰自己,超越理論與數據,去設計兼顧家族價值與企業永續的解決方案。那份成就感,來自於站上頒獎台的那一刻。2025 年,作為導師,我有幸指導下一屆的隊伍,見證他們在突發挑戰面前展現出的勇氣,並親眼看到他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。那份驕傲,則來自於站在隊伍背後,看著他們一步步成長。兩種角色雖截然不同,卻同樣令人滿足。
同時,這場比賽也體現了 Sasin 更宏大的使命——
「啟發、連結、改變,邁向更美好、更智慧與永續的世界。」
- 它啟發我們超越自我極限,勇於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- 它讓我們建立連結——不僅在隊員之間,也與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同儕、評審及家族企業建立關係。
- 而最重要的是,它改變了我們——在比賽結束後,仍持續影響著我們思考、合作與領導的方式。
對我而言,FECC-AP 遠不僅是一場競賽。它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平台,致力於培養下一代領導者,協助家族企業邁向更聰慧、更永續的成功。

照片說明註記:特別感謝 Sasin 管理學院提供多數照片,記錄下這些難以忘懷的時刻。
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